守株待兔

 

第一輯 成語故事癸卯年賀歲特輯:守株待兔

 

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,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,來建立當的政策與設施。


 

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,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,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。


 

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理:宋國有個農夫,有天在耕作時,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。


 

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,沒注意前方,就撞上一棵樹,把脖子撞斷死了,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。


 

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,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。


 

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,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。


 

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,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


 

所以,用舊法來治理國家,就像這個守兔之人,根本會徒勞無功


 

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守株待兔」,用來比喻拘泥守成,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,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。


 

造句

 

經驗固然重要,但卻不能守株待兔,不知變通


 

 

我們要積極創造機會,而不是只會守株待兔而已。

 

現在社會何等競爭,你若只管守株待兔,遲早會被淘汰的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國小英語句型40句】

【Sentence Patterns】照樣造句

Monkey K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