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徒四壁

 

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第一輯 成語故事:家徒四壁

 

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,為梁孝王的門客。

 

據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載,孝王死後,司馬相如就回到家鄉成都。


 

家境貧窮,難以維生,因與臨邛的縣官王吉相識,便到王吉家住了下來。


 

臨邛縣的富商卓王孫聽說縣裡有貴客蒞臨,於是擺設酒宴招待王吉和司馬相如。


 席間,司馬相如彈了幾首曲子,博得滿座賓客的稱賞。


 

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,是個愛好音樂的人,當時因喪夫而寡居在家。


 

她在門後偷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,又看到他那翩翩的風度,馬上就被吸引住了。


 

司馬相如也對卓文君產生好感。有一天晚上,卓文君就和司馬相如私奔,回到了成都


 

但是司馬相如非常貧窮,家中除了四周的牆壁外,什麼也沒有,於是兩人又回到了臨邛縣,賣掉所有的車騎,做起了賣酒的生意。


 

後來「家徒四壁」這句成語,就從《史記》原文中的「家居徒四壁立」演變而出,形容家境貧困,一無所有


 

例句

 

表哥家窮到家徒四壁,他只好半工半讀了!


雖然家徒四壁,但他卻能奮發上進,實在令人敬佩!


他經商失敗,賠光所有的資本,如今已是家徒四壁了。


他嗜賭成性,但十賭九輸,最後落到家徒四壁的地步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國小英語句型40句】

【Sentence Patterns】照樣造句

Monkey King